宝应有什么景点?
宝应,古称安宜,因水得名,是江苏省扬州市代管的县级市。 宝应县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里下河地区,南部为江淮平原。宝应县主要景区有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宝应古城墙、宝应鉴真寺塔等。
一、宝应湖公园位于宝应县城区东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省级生态园。公园东接射阳湖大桥,东北与射阳湖隔桥相望;西连宝应大道,南至淮江公路,北到安宜东路。 宝应湖水系丰富,湖泊众多,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湖区面积206平方公里,水面2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4左右。湖底平坦,水深适宜,水质良好,环境优越。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鱼米之乡”“鸭鹅王国"之誉。园内自然生态优良,四季景色各异,人文历史古迹众多,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理想之地。
二、宝应在春秋时属吴国邗邑地,战国时分入楚,西汉时始名安宜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置安宜县,唐武德三年(620年)于今县城东南建郭浦镇。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移治今址。宝应县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中部,北依淮河,南临长江,县域轮廓似一条游动的水中巨鱼——鲤鱼。宋大中样符元年(1008)赐安宜场盐院为景德禅院。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安宜场为宝应场。光绪三十四年(1908)划出小部分地域建立甘垛区。民国初期仍袭清制。二十一年废州制,设宝应县,隶属淮扬道。抗日战争时期宝应境内设置抗日民主政府辖区9个:宝兴、宝应东南、广陵、射阳、泰东、阜宁、黄洋界、黄渡、安宜中心。解放初设有宝应、甘垛两个县及安宜、夏集两个区级市。1951年底撤消宝应县,并入盐城市,1952年又析出恢复宝应县建制至今。
三、鉴真寺院坐落在扬州宝应城内运河之滨。唐代大和尚鉴真东渡传法的故事脍炙人口,这里就是鉴真的故居。鉴真生平事迹在《鉴真大师像铭》和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均有记述。 鉴真是我国唐代杰出的佛教建筑大师,也是著名的医学家。他五次东渡日本未成而矢志不移,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鉴真在传授印度佛教文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日本建筑设计的影响尤为深远。 在鉴真塑像前有一组大型石刻群雕,是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完成的。这组群雕再现了六十七年前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时的情景。鉴真坐像位于主座之上,面庞丰腴,慈祥庄重。雕像通高十三点九四米,用铜合金铸成。它是继北京卢沟桥上卢沟马、西安大雁塔上唐玄奘像之后我国第三座大型铸铜佛像,被誉为"东方之大佛"。该像1980年初由国务院批准兴建,1984年中日两国人民合作落成,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