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宋街在哪里?
南宋时,杭州有“十大名街”之称,即“凤山街、潮音街、清河坊、中山路、佑圣观路、万松岭路、竹木行、北关街、朝天门和清平巷”(《咸淳临安志》)。 到了明代,西湖附近又出现了“八条街巷”的说法,即在“十大名街”的基础上,去掉北关街而加入“马市街”(《西湖游览志》)。 至于宋代的“凤山街”,在明清两代则分别被命名为“凤凰寺巷”与“凤凰寺前街”。
根据这些古籍记载进行地理核对后发现,这“十街一巷”基本上就是今上城区的中部和南部地段——也就是说,它们都属于今天的上城片区。 而作为南宋时的皇城所在,当时的“市中心”就在如今的中山路上。所以,如果一定要说一条街道代表了宋代的杭州,那么这条街只能是中山路。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那这条街道也就没什么奇特的了。真正让这条街成为“宋代街道缩影”的原因,在于它与宋代城市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七堂八铺”之中有不少建筑都在这里得以复现。
“七堂”指的是宋朝杭州城中重要的7座庙宇的建筑名称——它们的旧址大多在今天杭州的古城墙范围内(可见宋代杭州城的轮廓大致是由今天杭州的城墙确定的)。这7座寺庙分别是孔庙、紫极宫(道观)、天宁禅院、昭灵宫、显忠伯侯祠、景德观和瑞祥观。
其中,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今天杭州城内复建孔庙并恢复春秋祭典正是近年来文教区复兴的重要标志;位于今天南山路上的紫极宫则是道教圣地,至今仍有“紫极宫道长”等道教组织存在;而天宁禅院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但其遗迹已经在2014年被确定为文物保护点。 这三座庙宇在今天都有明确的地址标记,搜索一下地图就可以找到;另外四座则在今天已经难以寻到踪迹了——不过,既然它们都在今天的古城墙内,我们就可以在今天的古城墙上复制出它们的位置,以供观赏。这四座庙宇是:先农坛、太岁庙、五岳真形图庙(也叫“五岳庙”)以及武穆王庙。
先农坛是北宋时用来祭祀神农氏的地方,地址在今鼓楼附近的庆丰南路;太岁庙是用来祭祀太岁神的,而在南宋时,这一带又是武将们的府第,因此这处地方又被称作“太尉里”;五岳真形图庙的具体地址已不可考,但据《咸淳临安志》载,该庙正殿供奉的是五大夫舜帝与四时名山之神,因此大概是在今环城北路与体育场路的交界处向北、向东北各有一条道路通往此庙。最后,武穆王庙也是一座祀庙,具体地址也已不可考。
为了便于寻找,我在地图上标出了七堂的分布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七堂除了先农坛以外都是儒教的庙宇,说明宋代杭州城是以儒学为核心的。 “八铺”是指宋代东京(开封)与临安(杭州)的8条主要商业街,又称“京杭八铺”或“京师八铺”,它们是:朱雀门、景阳岗、丹凤街、太平兴国寺前、州桥、新门里、旧门里、南薰门。(《武林旧事》) 杭州的“八铺”说法也见于各种文献,如《梦粱录》与《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就有记载,只是具体街名稍有出入。 需要指出的是,杭州的这“八铺”和东京的开封府“八铺”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商业街的统称,后者才是具体的街名。而且从地理上看,杭州的“八铺”并不像开封的“八铺”那样紧密相连,而是分散在杭州城的各个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