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山书院在哪?
自2016年开始,国内21座城市同时亮起了“智慧之光”,“全球智慧城市峰会”如期召开。智慧城市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IBM。IBM认为,智慧城市是“使用信息和智慧技术来改善市民的生活”。而将“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付诸于实践的,则是“全球最快最智能的城市信息管家”——中软国际。谈及原因,中软国际CTO谭颖超博士解释道,“IT是城市运行的数字基础,正如水电气一样,城市运行不可或缺;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让技术更好地为城市运行服务,使城市治理更安全、更智慧、更高效、更可持续。”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的竞争,本质上是资源的竞争。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最活态、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才。然而要集聚并留住人才,除了适当的硬件支出(如住房等),更大的支出在于软环境——城市是否具有适合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中软国际CTO谭颖超博士谈到,中软国际助力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就是不断创造并优化城市内部“人才生态”的过程。通过加强城市治理、提高城市服务效能,将人才吸引过来,并使他们安居乐业,最终实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正如谭颖超博士所言,“智慧城市”不是某个具体项目的堆砌,而是一个城市从“政府管理型”向“政府服务型”转化的过程。只有具备完善的智慧化城市治理框架,智慧城市才能真正发挥成效。在这一框架下,“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具体项目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态”,实现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目标。
以智能工厂打造为例。在传统模式中,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一个园区的建设规划,往往是由政府的规划部门出面,主导一系列图纸的绘制、论证和审批。这一模式造成的结果是,城市或区域在建设之初即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不同片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各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法很好吸纳产业等相关资源等。
“智慧工厂”的模式则恰恰相反——先有工厂,后有城市。以“智能工厂”为城市发展引擎,从生产发展、居民居住、城市运营等多重维度出发,将城市产业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城市即工厂(CITYAS A FACTORY)”的理念,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型发展框架。
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一座城市,如何永葆生机和活力?对此,中软国际CTO谭颖超博士提出,让年轻人“居者有其屋”只是“安居乐业”的底线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人具有“职业归属感”。事实上,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力点之一。以“数字技术”推动“社会创新”,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为城市留住人才提供坚实支撑,才能最终实现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践行这一目标,中软国际“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主要分为两个层面进行:
一是从城市整体的层面,持续助力构建完善的城市智慧化管理体系,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城市静态、动态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应用场景设计、城市治理架构转型等,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
二是从城市分领域、分行业的专业化层面,持续助力政府创造“智慧城市”各个行业、领域的“智慧化”解决方案,不断优化城市服务效能,使经济发展更具“智慧内涵”,城市治理更具“智慧手段”,城市服务更具“智慧体系”,真正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城市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以及经济发展绿色化。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中软国际“智慧城市”建设蓝图已绘就:2018年将着力开展“135”工程,建成1个城市智慧化管理体系,构建3大智慧产业生态圈,推出5大创新产品解决方案。而在中软国际CTO谭颖超博士看来,“智慧城市”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更多城市“智慧之光”的点亮,还需要更多有心人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