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讲武殿在哪里?
在隋朝时期,曾经有一个讲武殿,是那时候的军学堂。在公元605年的时候,公元605年,当时的中尚方行台,以晋灼之见,始建讲武殿,也就是在那时候开始,出现了“讲武”两个字,作为与学堂同时成立的另外一间的武学堂。在公元605年这年,也有另外一件大事,那便是在这年前,隋炀帝开辟了大运河。
然而,当时作为军学堂的讲武殿,实际上是在西安的含光路长安俱乐部东边。而在公元605年前,当时的关中地区也曾有过另一座讲武殿。不过,这早就已破落了,在后来还遭受到唐末农民战争的焚毁。到了宋代时,那座唐代的讲武殿早已破败,只剩得一片废墟。直至宋代,又在隋炀帝的旧殿之上,另起一座讲武殿,在苏轼的文章里,那座新修的讲武殿,依然还是颓然无复故态。在宋中叶以后,讲武殿就不再有太学之号。
一直到金朝,又有了“国子监”这一官府,掌管国家的教育。于是在金章宗明昌三年,在原先的武学堂,建立太学学古之制,延佑七年又修复太学。自宋代到元明以来,都没有毁于兵火,一直保存到清朝。可到了清末民初以后,北京原来的许多建筑均受到战争破坏,惟一的例外是北平的国立大学。因为它在太平军之乱时受到了伤害。可在后期,曾经有著名学者于此讲学,有著名论文出过,也有史学界著名的《史学月刊》在此创办。
到了三十年代末,北平的太学院迁往西洛,它原来的校园就留给了燕京大学。而后,又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讲武学堂旧址又变成了中国大学的旧址。1949年以后,就转为北京第二机床厂的生产车间。
以上是对于西安的讲武殿历史渊源的客观描述,虽然,其历史的兴亡与别的许多古迹名园一样,多磨难和颠沛流离,但是从它初建之时一直到清末民初,这将近一千年历史中,它作为一所学堂或者军武学堂,或者太学之地,一直是它最基本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