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吃叫什么团?
团这个字在古时候读作“dùn”。如今在陕西关中一带还把一种食物叫做“饽饽”,这种食物是怎么做的?它和现在北方流行的馒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解说员韩笑的脚步,一起了解这道西安古小吃——“饽饽”的制作工艺。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件文物是一件唐代的胡饼模具。这件模具上面共有八个造型各异的面团。其中最顶端的一个面团中空的,是用来放上烘烤好的胡饼而设计的。而在底部的七个面团,则分别刻有七种不同的图案,有狮跳(一种动物)、雄鸡报晓、狮子滚绣球等等。这件文物之所以对于我们研究西安的小吃有很大的帮助,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件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品,还是一件具有实用功能的餐具。”
从这段解说词中,我们知道了这件文物就是一件“饽饽”模具,而这件“饽饽”模具既然是一件餐具,那么它就离不开与饮食有关的事物,于是我们沿着“食物”这条线索去寻找与它相关的其他事物。
解说词:“看,这个‘团’字,上部是个‘谷’,下部是个‘豆’。粮食颗粒饱满,蒸熟之后把中间压一个洞,使它像丸子那样粘在一块,这样一来就不散开了。”
原来“团”就是从“谷”和“豆”两个字中演化而来的。现在的“团”往往与具体的餐食相联系,像火锅团、饺子团等等。而在古时这些与“团”相关的食物,一般都是指捏成圆形的点心、油炸的丸子或者面食等食物。《说文解字》中对“团”的介绍是:“团,谓圆而无角,与‘圜’同。”(意思就是在说团也是一种圆形的食物,与“圜”字所描述的食物差不多)
解说词:“饼,顾名思义是个扁平状的食物,而饽饽,从外形上看,它是中间隆起,周围扁平。在颜色上比普通的饼要更加洁白,而且形状更加漂亮。”
从这段解说词中不难看出,“饼”是比较松散的一种食物,而“饽饽”有发酵的痕迹。那么我们现在说的馒头,包括它的各种变种,像花卷、蒸饺等又是什么呢?解说词:“西安人为客人准备的美味佳肴经常有花卷和蒸饺。至于为什么要有花卷和蒸饺,还有一种传说。传说八仙过海时,铁拐李落在海里,葫芦化做燕子把他救出来。为了感谢葫芦的救命之恩,铁拐李便用荷叶包点心敬献葫芦。由于荷叶包裹的点心形状不同,有的像鸡冠,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莲花,所以人们就把这种点心叫做花卷。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在打仗之前要饭团儿压阵。结果,诸葛亮百战百胜,所以民间有了“兵棋抓得软(团),诸葛出了山”的说法。诸葛亮用花卷作为战前祭品,以求神兵相助,打败孟获。因为是用饭团(团)作为祭品,所以后来的花卷就跟着团字了。”
由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饼”与现在的馅饼、烧卖、蒸饺等非常像,而“饽饽”则更近似现在的馒头。虽然形状各有不同,但是都是从发酵的面团中擀制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