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古镇有什么景点?
2015年4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上里古镇与东陵古城、南坝乡村、西羌族文化村寨等合并为“邛崃山-大雪山国家地质公园”。 景区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里古镇为核心区及主要游览点;以南坝乡和西羌族民族文化村为重要组成部分。 南坝民俗风情旅游区主要以古驿道、千年银杏园,川西民居建筑群落为亮点,充分展示古蜀文化的内涵以及南坝民风民俗的文化底蕴,形成具有休闲观光旅游的村落型旅游区。 西羌九节仙坛民族文化旅游区位于芦山县城北7公里的飞仙关镇,这里居住着汉族、藏族、羌族、回族等多个民族。
其中居住最多且最具特色的还是羌民了。这里是“西羌之源”“羌文化之都”,在景区内可领略到原汁原味的羌民族民俗文化。 上里古镇是四川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里的地名最早出现在宋末元初(约公元13世纪),当时属于太平乡龙池寨,因处上里平坝,下连夹江南岸的水码头,是通往雅安的要道,交通比较方便,渐渐成了商贾聚集之地,繁华一时,故称“上里”。
后来,人们又根据上里地势平坦,一里多长的特征而称之为上里。整个古镇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二十多处明清建筑群落。有龙隐寨、五马归槽、凤凰台等众多名胜古迹,还有文昌宫、玉皇观等多座寺庙,其中尤以红军长征纪念旧址最引人注目。 从青衣江畔的迎贤街口进入古镇,沿中正街往东北方向走不久就是古镇的中心——凤栖窝。这个院落建于清朝末年,是一座典型的川西平原民居四合院。
其结构小巧别致,布局合理,院内花草树木,修竹茂林,环境清幽,是清代著名学者王渔洋的曾孙王培源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回乡后所建。 “凤栖窝”这个名字据说是有来历的:相传凤栖窝的房主王氏先人曾在北京做官,因为看不惯官场黑暗才告老还乡。
回到故乡的王氏便经常去附近的凤栖山上观景散心,有一次他看到一只美丽的凤凰落在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上,并在此栖息不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凤栖山的风水果然非同一般!因此,他便在这里修建起这座住宅,并将其取名为“凤栖窝”。
其实关于凤栖山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以前凤栖山上没有树,只有一个石窝,当地的人们认为这是神仙留下的足迹,为了纪念它,就把这座山命名为“凤栖山”,而此院则称为“凤栖窝”。 沿着凤栖巷往里走就进入了由上里老居民刘姓人所建的刘家大院。 这座院子始建于清末民初年间,由于年久失修,现存建筑已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了。 从外观上看,刘家大院呈不规则矩形,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左右,共有房屋二十余间。 走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边排列整齐的炮楼子,它的中间是正房三间,东西两边各有一幢厢房。这些房子都是穿逗式木结构。屋顶是传统的瓦屋面,墙壁是用土坯砌成的,门窗则是用柏木做的。整个院子朴素淡雅而不失庄严大方之气魄。
据主人介绍,当年院子的格局是按照“四合庭院”的设计理念建造的:大门开在南边,进门是一个天井广场,然后向东、向北、向西分别连接四个大小不同的院落。东南方的小院落是一家人居住的,西南方的较大一些的是客堂,北方的大一些的是花厅兼书房用的,西北角的是厨房,东北角的则是猪舍、马厩之类的地方…… 走出刘家大院,再往前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座小石桥,过了河就是“德盛和”店铺所在的位置了。
这家店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上里居民李华全等人集资兴办的集体企业。最初主要是经营日用百货和一些农副土特产品,同时也收购和销售中药材。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家小作坊也逐渐发展成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 目前,该店仍由李家后人经营,除了原来的生意外,他们还兼营起了餐饮和住宿服务,不过他们现在经营的已经不再是什么“老货”而是“新货”了:不仅有川菜、火锅,而且还供应简阳兔头哦~~~另外,店里还收藏了一些古玩字画之类的玩意儿供游客们欣赏或购买。
这里的住宿也还算干净,价钱也不贵,如果想吃点啥的话也可以让老板代买代加工,价格嘛当然是比外面要便宜得多了啦~~呵呵^_^~ 从德盛和出来继续往下走就会看到一间名叫“文渊坊”的书吧,书吧的主人是个年轻的女孩,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灵手巧,她的店虽然不大但里面却摆放着许多精美的工艺品和小物件。
她还会亲手制作各种各样味道不错的甜品,如冰淇淋啊、奶茶呀什么的~ 出了“文渊坊”再往下走就到了南桥了。过南桥便是出古镇的入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