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真陈路属于哪个区?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 先说一下结论,真陈路所属的区域,按照最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属静安区;但如果追溯历史的话,它的归属可就没那么明确了。 真陈路的“真”字可能有点误会,它并不是现在的真南路(南陈家湾——中山北路)——当然,真北路也是后来命名的。“真”的意思是指“直”——真陈路就是沿着“陈”这一片区域直接修筑的道路。
老上海有个称呼叫“堂子”,指的就是戏台、剧场,而“堂子”一般设在“真”的路上。因为旧时上海规定,不得在建制镇以上的地方建庙宇祠堂(以免形成聚落妨碍交通),所以那些戏台便大都建在“真”路上。过去上“堂子”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儿。 那这条“真”的路在什么地段呢?在静安与普陀的边界线上。因而,如果按照传统的行政区划来命名的话,这条路理应归于两区交界处的地名。比如与真陈路相交叉的万航渡路(静安、长宁两区的界路)便是如此命名的:由静安境向西至镇宁路与宜山路相交处折向北,沿长宁与静安两区分界线至番禺路返回静安。
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这条道路的归属可是说一直没有定论。 先说历史原因。民国十九年(1930年),上海特别市成立,当时没有明确的行政区界定,各地区的管辖范围比较模糊。包括真陈路以内的许多道路都出现了“三不管”的情况。比如位于静安区北端的石门一路到四路(石门二路到四马路)在当时就分属公共租界的静安寺分区、法租界的霞飞中路区和公共租界的西苏州路区(又称新成区)。又因这三个地区均以商贸著称,故又有“上只角”之称。
再说地理原因。上述情况直到抗战爆发后才得以改变。随着1937年淞沪会战的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静安北部的大部分土地以及真陈路一带。为了作为日后重新划界、调整市政的参考依据,国民政府中央调查统计局曾对日军侵占前的上海租界和华界进行了详细的测绘。但由于战事频繁,这项本就“赶工”的工作进度更受拖累。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份《上海市地图》才得以正式出版。
不过,这份地图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与真陈路相邻的万航渡路就在标注上出现了失误:虽然名义上属静安,但却将原本在普陀境内的路段标注为“静安寺分区”。同样,在今天的静安区,有一条横浜路(横滨路)也出现类似失误,将原属杨浦区的山阴路至海伦西路一段标注为“静安寺分区”,不过,这也许就是误打误撞,因为这条路的出现本来就很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