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卡怎么办?
坐标北京,从有地铁开始一直坐到现在。 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公交卡的,坐地铁投币的。记得是5毛钱,晚上9点半以后是一块钱(现在想来真是便宜)。那时候还小,经常和小伙伴玩,一玩就忘了时间,常常在回家的路上发现钱包里只剩下几枚硬币了,那可是几个星期的菜钱啊!于是我们就天天去自助售卡机那里买卡,机器很小,大概只有40*60厘米的样子,上面有个屏幕显示余额,可以存钱、取钱和查询余钱的,不过这种机器只能用现金,当时还不流行刷卡。
后来上了大学离开了北京,也就没有了公交卡。直到大学毕业回来工作,才又有了公交卡(虽然早先有过交通一卡通,但是那时候不用,所以也没有用过)。这次的交通卡跟以前不一样了,变成了电子钱包,可以储值,也可以乘地铁和公交。一开始还不习惯,因为需要刷两次,一次是进站,一次是出站(当时还没能实现刷码乘车)。后来就都习惯了,毕竟这样也能节省购卡钱了不是。
再后来,北京开始实施公交地铁联票,也就是一张卡片,地铁公交都能刷。不过价格有点贵,一天好像是12块还是多少来着,记不清楚了。这个卡我用了不到一年就不用了,因为有了二维码,只要扫码就能乘车,而且比这个便宜多了。
再然后,就是现在的北京地铁一卡通了,就是下面这张卡。卡里面既有电子钱包还有票款(用于没有银联POS机的售票机),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卡不用刷次数了,直接拿手机刷码就可以乘车了。如果卡里余额不足,可以充值、挂失等等操作,十分方便。
除了北京,其他城市的地铁也是大同小异。以我在上海和深圳的经历来说,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都是刷卡或者扫码乘车,当然你也只能刷一次或扫一次。如果你下车晚了,或者下错车了,那就自求多福了,可能就要花更多的钱了。不过上海和北京不同,它有轨道交通记录,你可以查询到最近一个月的乘坐记录以及相应的费用。至于深圳,我从来没研究过它的地铁卡,因为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