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地铁是几号线地铁?
亦庄线(Yizhuang Line),又称通州线,是中国北京市第五条建成通车的地铁线路,于2010年5月16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宋家庄站至万盛东停车场),标识色为绿色。 亦庄线北起朝阳区宋家庄站,途经丰台区、通州区,南至大兴区万盛西大街站,串联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新城,连接了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及多个大型社区。
亦庄线是大运量干线和机场线的一部分,与北京地铁网中的其他线路没有直接换乘站点。它与其他线路的换乘需要到地铁新宫站下车,通过换乘接驳通道前往。 亦庄线的列车使用北京地铁现有的B型车,最高车速80公里/小时。在运营时间上,首班车时间与环线其它线路基本相同;晚一点的话,也是最后一个发车的线路之一。
亦庄线全程票价2元,采用单一票制,不享受地铁乘客持乘车卡刷卡优惠。
亦庄线是北京的轨道交通线路之一。共有9个车站,全长23.961公里。列车为6辆编组的B型车,设计最高时速100km/h。线路呈东西向,东起宋家庄,与地铁5号线、10号线二期以及规划中的14号线交汇换乘,沿着亦庄地区的规划发展主轴设置,并向西连续设站,通达亦庄工业区、荣华街道、博兴街道、荣京街道、凉水河以东的通州区台湖镇。作为北京市东西向轨道交通干线,线路联系了北京的东城区、北京亦庄以及通州区台湖镇,加强亦庄与北京主城区的联系,服务于亦庄地区的居民以及就业人口通勤出行。2007年7月20日亦庄线正式动工建设,于2010年12月31日18∶00开通运营(初期)。
亦庄线工程正线起点设置在五环路榴乡桥南侧,设宋家庄综合换乘枢纽与地铁5号线、10号线二期换乘,线路出宋家庄后以地下方式沿博大路向南敷设至通久路、规划梅市口路后,转入六环路东侧的规划亦庄产业发展带上设南兆路站。由南兆路站向西以高架线形式上跨凉水河进入通州区域,在凉水河以东设高架站1座,为小红门站,之后经通久路设大郊亭站,线路出大郊亭后继续向西进入通惠排干渠以南的规划城市绿地下敷设至高安屯路设路西二里站,然后线路出高安屯继续向西在通惠排干渠北侧规划绿地下敷设设临河里站;线路出临河里后向西下穿北运河,继续在通惠排干渠南侧规划绿地下敷设,在朝阳路设朝阳医院站;线路出朝阳医院后向西沿朝阳路敷设,在规划朝阳路站前广场设置十里堡站(与规划中的14号线换乘)。线路由十里堡站继续沿朝阳路向西下穿八里桥后设大郊亭东站,沿规划博大路向西设置双桥站、高碑店站、大郊亭西站。然后线路下穿亮马河、朝阳公园后向南沿农展馆南路、三里屯路、东直门外大街至终点朝阳门,与地铁1号线下穿换乘。
亦庄-小红门段线路长约13km,采用高架与地面线形式。线路出小红门后向东以四上四下双向分离地面线形式(东侧上行、西侧下行)沿规划梅市口路敷设,分别在萧太后河南路、金星路、鸿博东路设桥底中岛式车站宋庄路、凉水河北路、经海路、文化园东路、博兴一路、博兴三路、荣昌东大道路设路侧高架车站,线路以四上四下双向混行高架(由东向南上跨博大路后折返由南向西下探穿越博大路)形式在荣京西二路附近设置亦庄园;线路出亦庄园后以四线同层地面敷设形式在六环路北京段、凉水河东支上跨凉水河,沿凉水河东支以四线两层路侧高架敷设,在凉水河以东设小红门站。
由于受北京亦庄基础设施条件、规划落实程度以及工程费用等因素,亦庄线向西在通州区台湖镇设置1站后原规划不再向西延伸,在宋家庄设置线路的西端终点;待通州区台湖镇具备建设条件后,向西的线路在通州区台湖镇继续沿通久路连续设站,然后进入规划德贤路南延线及通久路南延线在规划中的“亦花园”地区设置综合中型枢纽—西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