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在成都哪里?
崇州,古称“蜀州”,由古而至今日之名称演变,可见其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历史上的崇州,具体又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简而言之,古代的崇州,大体上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崇州市区域,不过,在崇州的西面和南面分别有着大小不同的区域划归了崇州管辖。
先秦时期,今崇州地域分属巴国、蜀国、秦国管辖。 秦灭蜀后,设置蜀郡,今崇州一带属蜀郡辖地。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划分三十六郡,蜀郡为其一。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将蜀郡治所设在成都,并置益州刺史部;汉武帝时,由于少数民族称帝,故增益州刺史部所辖十三州,蜀郡仍为其中之一。
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6年),改蜀郡为庸部,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复名蜀郡,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魏代汉,又改为益州蜀郡,辖区范围大体与汉代相同。西晋武帝泰始五年(公元269年),以益州境内有广陵江和江水,取古时“蜀”字中“左上左下”各一部分合而成“广”,“江”字一部分,名为广盛郡,治所在今绵阳市三台县北十里场。东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羯族人石勒占领洛阳后,前赵皇帝刘曜攻陷河东太原等地,并将东晋皇族迁到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而将其余百姓徙于关中,并以长安为中心分划为三个州:自长安至平阳为一州,号为司州;自咸阳以东至河内为另一州,号为冀州;自上邽(今甘肃天水)以南地区为凉州。其中,凉州辖域包括今川西北地区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自治州。今崇州地区属凉州管辖。
隋唐五代时,今崇州境域先后属于益州府、剑南道益州及成都府的管辖,并一直维持到这个封建王朝的终结。此时,作为行政区划的州逐渐有了固定的行政机构,形成了州、县二级建制。金灭北宋后,设京兆府路,治所在西安,并在陕西各地置西路、西路安远军等总管府。元朝建立后,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陕西属陕西行省管辖,省府设在长安。至此,陕西正式被称为陕西省。明朝初年,陕西布政使司由京师钟鼓声确定方位。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正月十九日午时,京师钟鼓声忽向东移动,于是,陕西布政使司的衙门就移到了今天的西安城区。清代沿袭明制,陕西设西安、安康两个布政使司,管辖今陕甘两省全境。今崇州所在地属陕西省西安府管辖。民国初年,废除封建王朝遗留的州府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后来,又相继改制为省、专区、县,直至现在。 那么,既然古代的崇州,也就是今崇州市的区域在历史上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为什么还要将其改名为崇州呢?
据清朝光绪《崇庆县志》记载,这是因为在康熙年间“川北道按察副使陶廷贵疏请修筑崇庆新城”的缘故。当时,由于川西北地区的战乱不断,再加上该地气候潮湿多瘴疠之气,所以清军入关后长期未能完全控制这一地区。直到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清廷才在这里设川北道,治所在今广元市市区。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在川北大破“罗罗”,平定“王辅臣叛乱”后,清廷在川北地区实施“以夷制夷”的策略,任命原属于张献忠赤甲军的首领樊龙为昭武将军,驻节洪雅县城,负责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不料,樊龙却恃宠而骄,不仅不领朝庭这份情,反而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起兵反清,并攻占了茂州(今四川省茂县)、灌县(今甘肃省文县)等地。
为了镇压樊龙的反抗,清廷派大军进剿。经过连年奋战,终于在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攻克了樊龙所在的洪雅城。为了巩固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清军在洪雅城旧址修筑了崇庆城,并设置了崇庆县,归成都府管辖,以示对这一区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