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拍照穿什么?
“苏堤春晓”,是苏轼在杭州做的三件大事之一(修筑苏堤、建造东坡书院和疏浚西湖),也是他留下的遗产中备受推崇的一件。 当年,苏轼被贬谪到杭州做通判时,正是春季。有一天,他在西湖边游玩的时候看到几棵柳树飘荡在湖面上,绿意盎然,便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钱塘春暮》: “绿暗红稀起四鸥,新塘独倚复回头。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断更无消渴梦,眼穿依旧尚风流。朱铅落尽啼痕浅,青杏青青已放愁。”
其实,“苏堤”这个名字的由来跟苏轼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因为宋朝时江南地区盛行种树,人们通过植树造林来抵御洪灾和水患,所以宋朝时又把这种工程称为“植堤”或“苏堤”。 到了元朝末年,钱塘江附近一带水患严重,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部将孙炎为了镇压义军,修筑了杭州城墙并挖壕沟以困城。朱元璋攻占杭州后,鉴于杭州城破之时死伤惨重,又在原基础上增厚城墙,扩大城池,使得杭州城内寸土俱增。至于城外,由于孙炎挖掘的护城河导致水位暴涨、水患连连,百姓深受其苦。 为了解决这个水患问题,明弘治三年,杭州知府董昊向朝廷申请在西湖边上修建一条长堤,以便引水入湖,疏浚西湖。
不过,这个提议并没有得到实施。直到四百多年后的清朝乾隆年间,杭州人又再次提出修复苏堤、重建三潭印月,引来乾隆帝南巡时赋诗称赞,此事才得以落实。
后来,乾隆六下江南时都住在了西湖边的行宫里,每次都要游幸苏堤。他在《苏堤春晓》这首诗中这样写道: “堤上桃初绽,汀间草自生。柳丝斜拂雨,荷露湿烟清。莺啭晴柔夕,鱼浮暖浪轻。桃花春水生,微步障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