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有什么旅游景点?
凉州雷台景区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因汉将马超(字孟起)曾在此屯兵而得名。雷台东、南、北三侧各有便门一座,原为古代军队出入的门户和军士操演的场所;西侧有一道城墙与西大街相连,是古战场的遗存。雷台占地面积26.7万平方米,现存汉代建筑遗址10余处,其中高15米的汉墓主冢,是东汉武威太守伏羲氏墓。雷台四周,有东西向排列的四座小冢,相传为伏羲氏的四个臣子墓。雷台的南北两面各有一条古街,即南面的西大街和东面的东大街。这两条古道都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到唐代时仍保持其原来的面貌。宋代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建,才逐渐与城内街道连成一体。如今人们所看到的东、西两街,只是当年的残迹了。 雷台景区主要景观包括汉文化展示区、旅游观光游乐区和生态园林区等三部分。在雷台景区内可以看到雷祖像、马超墓祠、伏羲庙、文昌阁等古建筑。其中以汉文化展示中心最为壮观,它由汉武雄风、马踏飞燕陈列馆和中华古今园组成。“马踏飞燕”原名“马超龙雀”,是我国著名的文物珍品,被誉为“国宝”。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马超龙雀”出土于雷台汉墓中,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它的造型简洁生动,比例匀称适中,结构清晰严谨,手法夸张得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采,代表了汉代青铜装饰的高超技艺水平。它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武威文庙 亦名儒学宫、孔庙、夫子庙。位于武威城区东南隅。据《武威县志》记载:“明正统二年王尚贤始创修,成化二十三年李可钦重修,嘉靖四十四年张世卿重建大成殿及钟鼓二楼。万历三十一年巡抚都御史王崇古增建东西两庑,崇祀先圣先师。天启中,知府朱大器重筑庙垣,并建戟门、照壁、棂星门、泮池、泮桥、道冠诸门,崇祀十哲、四配、十二先觉及从祀诸儒,又新造两庑斋房六十间。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徐行健整修大成殿,康熙五十二年知县杨德润重修泮池、戟门、棂星门、明伦堂、尊经阁、尊经堂、乡贤祠、名宦祠、节孝祠等。雍正元年知县刘应符修学署及大门,六年知县黄廷瓒复建奎星楼,乾隆四十八年知县陆景猷重建大成殿前明伦堂,嘉庆二十年知县汪宗亮修东西厢房,道光九年知县赵廷贵修正谊堂及明伦堂前月台,同冶五年知府何承烈重修正谊书院,光绪十九年知县蒋廷锡重修明伦堂、尊经阁及泮水桥等,光绪三十二年知府王锡振重镌孔子铜像,三十八年知县吴国祥新建尊经阁后学舍。民国初年,又改建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此后又几经修复,至解放前夕,已形成布局完整规模宏大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群。
武威雷台景区内的汉文化展示区内有:仿汉风格的大型牌坊式牌楼;集中国古典建筑之精华的大成殿(即文庙的主建筑——孔圣人的殿堂);气势恢弘,巍峨壮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钟鼓楼;“天下第一铜奔马”的陈列馆及其大型雕塑群、汉文化景观雕塑、碑廊等人文景观。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位于甘肃凉州区城北约40公里处的金塔乡,海拔1618米,这里群山环抱,林木苍翠,云雾缭绕,气候宜人,是一个风景优美的避暑胜地。 天梯山因山顶有一瀑布流下,恰似天上银河坠落人间而取名天水。该山又因其形状似梯,加之山上有石窟,故名天梯山。
天梯山石窟开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秦政权,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敦煌艺术的源起之处和文化摇篮,素有“东方梵宫”“亚洲明珠”之称。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开凿于山崖上的石窟寺。 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公元460-465年),僧人昙曜奉敕开辟天梯山,依山而建石窟,创建禅寺,从此佛教开始在中国西北传播。到了魏、隋时期,天梯山石窟达到极盛,当时有僧众数百人,石窟达15处之多。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天梯山石窟内修建了佛寺永光寺。
北宋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宋哲宗赵煦赐名为“圆光寺”。金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天梯山石窟遭到严重破坏。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天梯山寺院被毁。明朝初期,当地官吏民夫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寺庙,取寺名为天梯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