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安徽路吗?
在上海生活了近30年,还真没注意过合肥路上的这小牌楼,这次特意停下车来瞧了瞧—— 牌子上的“安”字没有一点,这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毕竟当时的上海市市徽和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都有“安”字,为了体现上海与合肥两城市的血脉相连,故去“心”留“安”。 网上找了找资料,关于这“马头墙”还有一段故事呢! 据称,原位于光复中路(现中华新路)和万航渡路的交叉口有一座石牌坊,上书“双凤朝阳”四个大字,这座牌坊是清光绪帝为表彰凤阳府(今滁州市凤阳县)知县孙锦文在处置农民起义军所建的功德碑。后该牌坊被移至安福路,成为当时安福路上一处景观。 到了民国初年,安福路和静安寺一带成了高档住宅区,许多外国人都住在这一带。当时英租界在安福路设有一个警察分局,管辖的范围包括静安寺、石门一路到石门九路等地区,约有居民8万余。为了维护治安,警察分局设立了多个岗哨,其中一个就在现在的武定西路到镇宁路交界处附近。
不过,时间一久,这牌坊被染上了污迹,看上去很不好看。 1923年的某天,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从太原回京,下榻于新式住宅公寓大中华饭店(现名华山路654弄)。晚上闲逛之际,来到了安福路和静安寺地区,发现这个著名的“双凤朝阳”牌坊,顿时大感兴趣。他让人找来一块布,将自己的大名写在上面,然后系在牌坊的立柱上,以示自己的功勋。
据说后来日军进驻北京后,曾经将这牌坊运至大连展示,抗战胜利后又送到日本展览,新中国成立之初,才运回北京安放在现在的中南海。至于这座牌坊的原物,据说后来被运往台湾高雄市,成了当地著名景点之一。 我是看着《射雕英雄传》长大的,里面有一集郭靖带着杨康来到上海,入住了一家叫“三山会馆”的地方,这个地名就很有特色了不是?其实,这馆名是有出处的,它取自“三山聚义”之意,指代的就是三国时期孙吴在江南建立的根据地。
上海的“三山会馆”如今已经不多了,但我查了一下,过去在苏州河两岸以及老城厢一带确实有不少,其中位于北京东路和虎丘路(原名四牌楼街)交界的这座最著名,这里曾经是上海帮友会和苏州帮友会的会所,进出的全是大老板和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