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山是上海吗?
关于“小昆山”,有一个常识性错误。 上海市松江区的小昆山镇,和江苏省苏州市的吴中区昆山镇,两者并非同一地址。 这两个地方仅一河之隔,历史上属于苏州府昆山县辖地。苏浙两地的小昆山地名互称。 现在,沪上的老百姓说起小昆山,一般指的是上海市东北部的崇明岛。
崇明的地名也很有趣。它本是指现在崇明区县城所在地,而全县其他地方古属昆山县,所以称为“崇明”(明初设县时,以城中“崇文”命名)。不过这里的“崇明”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指南方所有地方的统称了。
后来随着县城的东移,现在的崇明白沙洲地区成为县城所在地,人们又用“崇明”泛指整个岛屿。这样,过去的小昆山就成了大昆山了。 而位于苏州城西北的昆山市,则是明朝嘉靖年间才设的州,而不是县。它的地理范围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昆山市全境,以及上海市的嘉定、青浦等区,与历史上的昆山县不同。从明代开始,这里也叫作“小昆山”了。
小昆山镇隶属于松江区。东与松江工业区、中山街道为邻,南与洞泾镇交界,西与叶榭镇接壤,北与青浦区白鹤镇相接。全镇区域面积15.1平方公里。至2010年末,全镇常住人口32298人,外来暂住人口12991人。
小昆山相传因东汉严子陵来此隐居而闻名。明崇祯《松江府志》载:“小昆山一名仪山,府城西北九十(里),有三峰,东曰凤凰,南曰芙蓉,西曰盘龙”。因山形似昆山而居其南,故称小昆山。小昆山南麓,有一古刹,曰护珠禅寺,亦曰护珠庵,原为子陵祠旧址,内奉东汉严子陵神像。明成化年间,朱承爵编篡的《嘉靖松江府志》上明确记载,严子陵曾隐居于此。
在2200多年前,著名水利工程--方夏泽,覆盖着松江南北,小昆山也沉浸在湖底。方夏泽后因泥沙淤积,逐渐变浅,最终成了低洼地区。在地壳上升的推动下,高出水面的山头(小昆山),从沼泽中露了出来,并且成为周围地区水流归注的汇水中心。于是,小昆山四周“水潦汇聚,周绕其山”,形成了一片面积近70平方公里的水淀。唐代陈鸿《开元升平源》中,对小昆山一带的环境景观有所描述,曰:“野水菰蒲九十九,清泉白石十三屯。水鸟山禽无数,鱼米之利殷阜,竹树之饶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