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哪里的最准确?

宰漫梓宰漫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在气象行业摸爬滚打近十载的从业人员,可以很负责任告诉大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天气预报,所谓“最”字根本不成立! 影响天气的因素有很多,大气循环和地球物理过程十分复杂。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天气预测只能基于统计规律、采用数值模式进行预估,所谓准确率也只是统计意义上概率高而已,存在局限性。而且随着条件的改变,过去准的天气可能现在就不准了。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今天某地气温是25度,湿度70%,风向风力多少等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利用统计方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未来几小时内温度、湿度和风速的误差率就会很低(注意,这只是误差率低不是绝对准确)。但是,如果几小时后这个地区出现一个热浪或者寒流,那么以前的统计数据就全部失效了,所谓的模型也就没有了用处。所以有人说热浪之前气温偏高,所以会有高温,这是谬论!其实以前偏高的气温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当然有人会问了,那每天发的天气预报怎么好像又挺准的呢?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问题——时效性。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天气预报都只关注未来某一时间点或者某一天的情况,比如预计下午两点气温升高,这当然会给人以准的印象。实际上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都是有临界的,过了临界值预报错误的几率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有效时间范围内,天气预报还是挺准的。一旦超出有效期,就不一定准了。

不要迷信什么最准的说法,没有这回事!要想了解今后几天甚至一个月的天气变化,可以多看看各地的气候资料。如果想提前知道更久远的天气,可以去购买专业气象资料,网上也可以搜到一些网站可以提供过去一周乃至一个月的气象记录(免费)。这些资料对于从事科研、农业、旅游等相关行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尹鹏棣尹鹏棣优质答主

准确率最高的是国家法定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如中央气象台和地方各级气象台。随着人们对气象要求的逐步提高,一些非气象部门也开展了天气预报业务,这些多属市场行为,国家气象部门对此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如果从气象规律的掌握上来讲,国家法定气象台准确率高。原因如下:

一、非气象部门开展的天气预报业务对气象规律的掌握,与从事多年预报的气象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客观上存在差距,因此准确率上应低于气象部门的专业人员。

二、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准确、及时、加密、多源的气象探测资料,气象部门依靠遍布全国以及国外的气象观测台站(海洋上还有气象浮(探)浮标、探空、气象卫星遥感、各种气象雷达等组成的严密的气象监测网,可以及时获得大量准确的实际探测资料,而非气象部门在监测方面存在差距。

三、准确的天气预报,离不开先进的大型高性能的计算机、高性能专业数值模式(即利用数学和物理方法计算未来天气的数值模型),高性能的数值模式和人工预报模式的综合运用等。这是气象部门多年研究的成果,具有很大的技术含量,而非气象部门在技术装备方面存在差距。

四、天气预报是一个经验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他们熟悉各种天气系统的变化特点与当地天气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本地气象规律,这些规律一般是通过多年预报得出的,而非气象部门则难以实现。

五、预报内容与服务方式的差别。许多非气象部门天气预报业务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其产品、发展市场,因此,一般只是对某一区域或者产品消费区做较粗、较为简单、甚至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等的天气预报,内容针对性较强,而且为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往往对用户关注的预报内容(例如降水、最高或最低温度等)不作十分严格的定量预报。而气象部门对公众、专业用户所预报的内容则要求进行严格定量分析,对可能达到灾害性天气指标的则要作临近预警预报服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