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如何监测?

池莉裴池莉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简单说吧,观测是基础,通过地面、空中和卫星的观测站获取大气各个层次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基本参数;然后这些数据传递给计算中心,算中心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各地理单元(省、县)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形势预报场,从而预测降水、蒸发、气温等气象要素,最终形成我们能看到的天气预报。 其中,观测数据是通过各种数据采集网络上传至计算中心的,比如我们气象部门自建的有中国气象局数字地基网络(CDN),还有我国自建的自建的互联网传输系统,各省也有各自的传输系统。但除了我们以外,还有其他行业也建立了自己的观测网络(比如电力部门也有自己的观测网,用于检测线路故障导致的停电原因等等),这些网络通过各自的协议与我们的计算中心联通,实现气象数据和其他专业应用的数据共享。

目前我国的气象观测网络已遍布全国,实现了对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24小时连续自动化观测,对乡镇和农村也建立了相应的标准观测网点,实现了对全国范围的气象要素的自动监测。 虽然观测基础已经建成,但我们目前掌握的基本还是静态数据,对于动态的大气过程还了解不多,因此还需要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技术,这项技术需要计算中心拥有很强的编程能力和庞大的硬件体系来支撑!

另外,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气象信息服务新渠道,力争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便捷、准确的气象信息。

桑艺盈桑艺盈优质答主

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气象观测、天气分析、数值预报和预报员自身经验分析。一个天气预报的开始,先要从气象观测开始。比如在陆地上和海上有各种气象观测站,每小时定时上传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天气现象、能见度和降水量等)到气象局。

同时,每隔12小时放一个探空气球,探空气球升到3万米左右高空破裂后下落过程中,不断测量温度、湿度、气压,计算风向风速。每隔6小时,气象卫星传输各种地球包括人类生活区域的气象云图。飞机和天气雷达也在不断上传观测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收集处理,提供给天气分析使用。然后进行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制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