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军校有初中吗?
我是1975年考入黄埔军校的,入学前是解放军某部宣传干事。记得当时参加考试,笔试、面试都通过了,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非常兴奋! 入学黄埔军校之前,对这座百年名校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憧憬…… 百闻不如一见,第一次走进这所学校,顿时被它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所震撼了——古朴的门楼,高大的建筑,绿荫丛中的小道,清澈见底的池潭,栩栩如生的雕塑,整齐划一的队列,肃穆庄严的礼堂…… 虽然已经是20世纪末期,但是军校里仍然保留了很多当年国民政府时期的建筑风格,也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黄浦军校分校区和大本营两个部分,我们学兵一旅(黄埔四期)住在学校的大本营区,学兵二旅(黄埔五期)住在校本部。我所在的四期中英、中法、中美三个大队分别住在学校的各个营房。 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入伍后,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和政治审查,确定合格后,就被分配到各大队。我当时体检的时候,因眼睛有一点近视没能通过,没想到后来还是上了战场。
我被分配到中英大队,这个大队主要是由英国陆军军官训练团的学员组成的,这些学员都是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富家子弟,他们因为家境富裕所以没有参加二战,但参加了这次培训。 中英大队的驻地是在黄埔军校大本营的一栋教学楼改造而成的,这里原来是一所专门教炮兵射击的训练学校,据说蒋介石亲自设计了这里的所有设施,并定下了每条纪律。
每天清晨6点前,全大队必须集合完毕,跑步或者走正步到操场进行早操练习,白天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夜晚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所有生活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野外拉练,在野外生存一个星期左右,所有人自带干粮,挖沟排水、搭建帐篷、生火做饭样样都离不开,充分体验野战生活的艰辛。
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文不成、武不就”的说法,意思是读书人当兵没出息,而我对这一点倒是不在意,反而觉得能在青春岁月置身于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是一种难得的历练。
虽然每天早起晚睡,但是我还是利用所有时间抓紧学习,希望能早日把成绩提上去,不拖集体的后腿。
除了每天的训练外,周末我们会组织看一场电影,或集体打一场篮球,每月会有一次集体露营活动,地点在学校的后山,在那里生火烧水煮饭,搭建帐篷睡觉,度过两天野外露营的生活。 就这样,我在黄埔军校度过了人生难忘的三年学习生涯,结交了大批志同道合的好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经历困难和挫折,一起承受荣誉和喜悦,这段经历成为一生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