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有没有杭州?
当然有,而且还不只一个。 汉唐以来,浙西钱塘江沿岸的杭州与苏南的苏州并称为“苏杭”。东汉孙吴在此筑新城,是为杭州建城之始(此即今杭州城区);西晋末年为避难,帝皇贵族纷纷移居江南,司马睿在建业(南京)建立东晋王朝后,第五个年头(315年),镇守江东的大将军王敦上书建议迁都杭州,理由是在建业周边地区(包括苏南和浙江北部)发生战乱之时,可以退往杭州,把整个东南地区连成一气。这个建议得到采纳,并在杭州修筑了宫室。这是杭州作为东南藩镇的开始,也是杭州城市史的重要转折点——从此杭州从区域性的政治中心转变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并不断巩固和发展。
王敦迁都之后,其部将周玘在西湖周围地区构筑堤坝、疏浚湖渠,改造地形,开拓耕地,对发展杭州地区的生产起到重要作用。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加剧,移民浪潮席卷东南。由于江东地区土地广袤,人口稀少,有大量荒地可供开垦,于是大批北方百姓移居这里,其中一部分人到杭州地区定居,这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加速进行,以钱塘江为中心的浙东地区成为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属孙吴故地,汉族人民长期聚居于此,生活习惯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这里是吴国军基地,经过孙权、孙皓父子经营,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这一时期的南方政权与北方政权对峙,南方需要建立自己的都城来显示政权的稳固,同时作为军事重地,于是广州、建康(南京)、襄阳、建业(南京)、武昌(武汉)等城市先后建都,杭州也迎来了它第一次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