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是重庆的还是四川的?

万俟月舒万俟月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火锅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现在,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食用火锅的习俗。火锅分为北派火锅和南派火锅。北派火锅以北京的“涮羊肉”为代表,多以铜锅为佳器,重油、重麻、重辣,讲究汤锅的醇厚香浓;南派火锅以四川重庆一带的毛肚火锅为典型,麻辣鲜香,讲究一锅多味,麻、辣、鲜、烫、香、嫩、脆俱全。

毛肚火锅,俗称“毛肚鲜货”或“毛肚烫烫”,是近百年来川渝一带流行的一种民间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驰名中外,被誉为“巴渝一怪”,被列入中华名火锅之一和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重庆对外交流的民间文化使者和巴渝火锅文化的经典代表。

从清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重庆,毛肚火锅一直流行在社会的下层,“码头哥老会”中很盛行。那时的毛肚火锅在老城牛市口、水码头、石灰市等繁华闹市,尤其是南岸、江北的农村场镇码头上,随处可见挑担担打锣卖“水八块”(猪肺、猪腰、猪肝、毛肚等内脏)的生意人。他们挑着一两口小锅,每口锅里盛二三瓢煮沸的清油,锅中心放一煤油灯加温,油面保持沸而不腾。每口锅上搭两层木条作“层架”,用竹签子穿着切成长3寸、宽0.6寸左右的毛肚及猪肝、肺、腰花、鸭肠、黄喉等,摆在“层架”上,加上切成小方块的豌豆尖、蒜苗、芹菜、金针菜等配菜,便到各码头叫卖。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80年代初期,毛肚火锅开始在重庆广泛流行,许多单位和厂矿街道的“集体企业”及个体摊棚,开始经营以毛肚为主打菜、锅底加有泡辣椒和花椒的“毛肚火锅”,从而宣告了麻辣火锅正式诞生。从此,重庆人有了专门从事吃喝生意的行当,人们称此为“吃喝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毛肚火锅开始在成都流行,接着又漂洋过海,进入东南亚、欧美的中餐馆。重庆毛肚火锅与北中国“涮羊肉”火锅以及云南的菌子火锅、贵州的酸汤火锅一起,被誉为当代中国四大名火锅。90年代初期,重庆毛肚火锅已形成巴南鱼洞古镇为代表的渝南水乡风味派、江北塘沽路码头为代表的渝北山城风味派和渝中区、南岸等地的渝中风味派等三大流派。30多年中,重庆毛肚火锅经过老灶火锅、干捞锅、三椒锅、全牛锅、肥牛锅、特色火锅的发展演变,已进入以鲜、美、精为核心质量标准的精品火锅时代,成为中国火锅文化的引领者。2004年,重庆人创立“重庆火锅节”,重庆火锅由此进入国际化的品牌营销时代。

重庆火锅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主要有重庆老灶火锅、干锅、串串香及干捞锅、三椒锅、千层锅、石锅、纸锅、牛油豆花锅、清油火锅等。就口味而言,既有麻辣的牛油火锅,也有微辣稍麻的清油火锅,还有不辣的三鲜锅和鲜汤锅。目前,重庆各大火锅餐饮企业都有牛油锅和清油锅两种锅底供应,重庆城区清油锅的市场占有率已达20%左右。

重庆火锅的底料,其主要调味品有花椒、泡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牛油或清油等;其主要香料有八角、三柰、丁香、小茴、草果、山柰、沉香、良姜、白扣等。重庆火锅的特点是麻、辣、鲜、烫、香、嫩、脆俱全。

重庆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山地城市,火锅文化是浸透在重庆人血液中的饮食文化,重庆人爱吃麻辣火锅,嗜好饮酒,由此派生了“不怕辣的贵州人,辣不怕的湖南人,怕不辣的四川人”以及“三个重庆火锅烫翻一家贵州餐馆、三个湖南人斗败六个四川人”的民间说法。

重庆火锅作为重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展示重庆人“耿直、火爆、包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