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谚语看什么识天气?

俞永先俞永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有句俗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意思是说,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冬天就没剩下多少积雪了;而到了谷雨则表明气温升高,霜冻不再出现了。这句俗语反映了气候变化的现象。 其实,反映气候现象的谚语有很多,像“小雨洒春,天公泪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这些谚语都与我们日常观察和体验相联系,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都有其科学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一句简单的气象谚语能够流传千年呢?这还得从我国古代人民总结气象经验的方法说起。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气象观测经验并掌握了部分气象知识。《吕氏春秋·季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是月也,燕始食蚕,越冷食鱼。” 此处提到的“冷食”指的是冬蛰未出的鱼类,“燕食蚕”则是说北方燕地的女子开始养蚕结茧。其实这就是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来推测气候的变化规律。

到了汉朝,人们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每个节气期间气温、降水等的变化情况。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自论》中描述了有关“惊蛰”节气天气变化的情况: “(正月)雨水节至,东风解冻。……中者草木萌。” 而魏晋时期的医生王叔和则在《脉经·平脉篇》中说出了更详细的春季变化情况: “春分昼夜无长,风和气清,冰雪融消。” 除了观察动植物的外在表现之外,古人还会注意云的状态、雨的形态以及虹的出现等情况。明代著作《五杂俎》里就有关于古人观云的记录:“(立春)时雨乃晴,谓之春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