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镇有哪些?

厉淑惠厉淑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双桂堂旅游区位于荣昌昌元镇15公里的万灵镇,毗邻国家大型水利工程“毗卢洞”佛祖岩水库,占地面积53.75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4A级寺庙、中国10大样板寺院、四川省重点开放寺院和荣昌县佛教协会常住道场。双桂堂是我国著名禅林之一,是明清以来东南亚等国高僧云集参研佛家经典的重要场所,被国内外佛教界誉为“西来第一禅林”、“西来圣禅”、“观音道场”,是享誉东南亚的中国百大寺院之一。

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先生评价双桂堂“道行高迈,化行域内海外”。双桂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扩建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8年),距今360余年的寺庙,迄今仍保存有清代建筑10余处,珍藏有珍贵文物300余件,在佛教界和古建筑界素享盛名。双桂堂景区内有观音古洞、白鹤林、放生池、碑林、方丈室、观音殿、毗卢殿、玉佛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接引殿、禅堂、戒堂、海会塔林等主要建筑和景点。双桂堂景区内,春可赏花,夏可垂钓,秋可探桂,冬沐温泉。景区内有荣昌县第二大水库--白龙桥水库和观音古洞,其水库四周环境幽雅,湖面清碧,水清如镜,波光潋滟,有放生池之称,常有白鹤于湖面或林间栖息,鸟语花香,林幽泉响,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湖光山色,分外迷人。冬天天温在25摄氏度左右。双桂堂旅游区被人们誉之为“天然氧吧”、“世外桃源”、“修身养性”和“香火旺盛”好地方。

万灵古镇因万灵场而建立,始建于明末清初,清朝中期成街,距今300多年的历史。“万灵”之名的由来,一说来源于镇上双桂堂内的两株双桂并生的桂花树,广荫数亩、桂影横空,“双桂当空”为荣昌古八景之一,在万灵人的口耳相传中,桂花树被赋予了灵性和灵气,“万灵”由此得名。二说源于古时,盐(荣昌大足地区产盐)、粮(万灵素有渝西粮仓美誉)、茶(万灵山曾是荣昌种茶中心)、烟(万灵山下曾广种桑梓,产出优质蚕丝)等物资在此集散,舟车繁忙、商业发达、人烟兴盛,四面八方的灵气于此汇聚,谓之万灵,万灵之名由此而来。

万灵场镇是重庆地区有名的旱码头、米市,素有“小小万灵场,大大通远门,不到万灵场,不知重庆城”的说法。场镇沿濑溪河而建,古镇内老房子依山成势,高低错落,形成特有的吊脚楼风光,是川东民居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老房子为穿斗石墙夹壁结构建筑,木格门窗、飞檐翘角、青瓦白墙、古风犹存。这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式木房大部分都被保护下来,民居群保持了川东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当地居民世代聚居生活和民间生产活动的演变史。古镇街道两旁有各种作坊、商铺,这些店铺大多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沿袭了传统的流水线式工艺操作。万灵的“老酒坊”、“醋坊”就是用传统的酿酒、酿醋工艺生产,其老醋堪称“天然陈醋”,酒坊生产的高粱酒、曲酒绵甜爽净、回味悠长。

万灵古镇内的文物古迹,除双桂堂、西游记文化园外,还有保存完好的荣昌大成坊石坊、天后宫、禹王宫、东岳庙等古迹以及荣昌县第一个党支部会址-三和堂,镇上还保存着有建于清朝早期的万灵堂、万寿宫、龙王庙,建于清朝中期的小学校、万成祠、罗氏祠等建筑物,镇外有建于清朝后期的东岳庙和有200多年历史的荣昌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灵寺等。

万灵镇自古为水陆要冲,嘉陵江水系濑溪河中游北岸,万灵镇顺河可通达长江。古镇水路、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万灵镇距荣昌城区12.5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直达重庆朝天门码头。古镇距荣昌火车站10公里、成渝铁路5公里,成渝高速、成渝高铁20分钟可抵达古镇,镇内交通有四纵五横的路网体系16公里;古镇距荣昌区渝隆、龙水湖、通远、峰高四个国家级重点中心镇和渝西新城区黄金坡新区仅15分钟的车程。古镇旅游接待有餐饮住宿接待能力3000人(其中宾馆、酒店400人,农家乐2600人)、日接待能力700人。古镇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