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法门寺多少公里?
西安到法门寺有87.4公里左右,开车约需要50分钟。
法门寺历史及建筑
法门寺因藏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它所在的法门镇古称“凤栖原”,是一个被黄土塬环绕的小平原,地处宝鸡市扶风县、眉县、岐山县、杨凌区四县区交界。周天子曾在此设祭坛;西汉元鼎三年(前114),汉武帝“祭天下名山巨源”后,修建了“樊兴塔”(法门寺寺塔的前身);北魏建有“无量佛楼”殿。
现有法门寺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唐朝关中四大寺之一,“始于汉武,盛于隋唐,中历五代至宋,金元明清,沿袭至今”。寺院周围还有唐塔5座及砖塔、窑洞12座。寺内佛塔初为木塔,唐景龙年间(707~711)木塔崩塌,由武则天侄子司农卿田归道主持,就原址建四级木塔,名“真身宝塔”。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寺及宝塔“废毁”,后晋天福元年(936)重建并命名“兴教寺塔”。至宋真宗祥符二年(1009)宝塔倾圮,仁宗天圣七年(1029)在原址上营造砖塔,此塔至今日仍完整屹立,为法门寺最为显著的标志。
法门寺在北魏和隋唐时期是皇家寺院,有“关中塔庙三百所,不及法门一寺门”之说。唐王朝的8位皇帝先后6次迎送佛骨,20多次御驾亲临法门寺顶礼膜拜,令法门寺成为唐代历史的缩影,有考古界所说的“第三本《贞观政要》”。在唐开元前,法门寺以“真身宝塔”闻名于世,其后的兴衰则与佛指骨有关。开元年间,唐玄宗曾御驾送佛骨回法门寺,自此法门寺名声传遍中原。以后皇帝到法门寺逐渐增多,法门寺也因珍藏有“佛指灵骨”被誉为“护国根本”、“镇国之宝”的“皇家寺庙”: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寺内建真身宝塔,开始每三十年由皇帝遣使开塔瞻礼佛骨一次。唐代的六迎二送是:贞观年间第一次,贞观十八年(644)玄奘法师奉诏送回印度灵骨;天宝十三年(754)第二次,同年十月返回;大历十四年(779)第三次,建中二年(781)返回;会昌二年(842)第四次,四年后送回寺庙;乾符三年(876),僖宗令将佛骨送往京都(即长安),后来转辗入蜀,直至光启四年(888)送归法门寺。最后一次是后唐同光元年(923),后唐庄宗李存勖送佛骨归法门寺。五代之后,后周世宗柴荣破坏佛教,明泰六年(961)二月,兴教寺塔被拆毁。
宋代法门寺仍受重视,继续皇帝亲迎佛骨的制度。宋真宗祥符元年(1008),“御赐国清大寺”匾额,明道元年(1032)更名为宝佑。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命陕西转运使薛良奉迎佛骨,行30里设一帐,费钱30万贯,历经9个月运回,真宗亲至大内西封祀殿受三日,京城百姓和10余个州的信众都前来观瞻。宋以后皇帝不再亲迎,但对法门寺仍重视有加,宋仁宗多次赐银20万两修缮宝塔,赐名“护国真身至宝之塔”。金代战乱四起,但法门寺依然享有盛名。蒙古人袭取法门寺时,对寺中珍宝财物视为下物,但对佛骨却加意护持,“立石,署云:‘谁取此去者,当被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