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包括哪些景点?
“圆明两字,原于《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意谓日已晚暮,应立即停止赶路。清帝自号“圆明主人”,以此命名其园林是再恰当不过了。 圆明园初名“圆明寺”。明代嘉靖年间,皇宫东北角建了一座太监宫监住所,称“圆明寺”,这是圆明园名称的由来。万历皇帝在位时,将这里赐给他的宠太监郑贵妃之父郑泰。天启元年(1621)十月,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由校即位,追尊生父郑泰为太皇太后,并重建了这座庙宇。由于“圆”有圆满之意,“明”表示日月光明,所以这处地方被命名为“圆明园”。
圆明园占地五百余公顷,其中水面面积达一百多公顷。除了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之外,园内还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小景区。正门位于南偏西方向,进门后迎面是一座宏伟的大殿堂,称为正大光明殿。
穿过正大光明殿,沿路往北,经过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洪福寺等建筑群落之后,便来到了著名的圆明园十七孔桥。在湖心的岛上有一座八角亭,亭子上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金碧辉煌,十分耀眼。 这座八角亭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万园之园,因为它不仅是圆明园中最精美的亭子,也是所有园林中最为华丽的建筑物之一。
从万园之园向北不远,便是西洋楼群。这些西方风格的建筑,是乾隆皇帝的舅舅马噶尔尼带来的礼物。乾隆皇帝很喜欢它们,于是命人在北京西郊造起了这座“远夷朝贡”的礼宾宅第。虽然名称里有个“洋”字,但这里的建筑并非“西式”。其实,它们只是比传统的汉族建筑更接近欧洲风格而已。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圆明园重建工作启动。如今,这座历经了百年沧桑的古老园林又重新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