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过去的天气预报?
在2016年之前,国内能够看到的最详细的过去天气的历史记录,就是来自各大气象网站的气象播报了。 比如我们搜索“北京历史天气”,就能看到如下网页,显示出近30天的天气情况: 我们点击上面的日期,还能看到更详细的天气数据,例如: 然而这样已经远远超过了气象站记录的上限(超过50年的要付费),那么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就是气象站的“数值模拟”方法——先根据气压场、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构建出整个大气的情况,然后再给定初始条件,通过计算来模拟出过往的逐小时天气实况。 不过这样的方法也有其局限之处,因为它需要比较完整的气象资料来搭建大气环境框架,如果初始条件设置稍有偏差或者缺少某些数据,就可能造成很大的误差。 因此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更多只能算作参考。
而2016年之后,由于国家气象中心建立了全新的大气检测网络,并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监测体系,我们能够拿到更准确的过去天气数据了。 首先还是打开国家气象中心的官网,输入具体的位置。 接下来选择对应时间段,以“上海近80年来气候变化状况”为例进行查找。 这样就找到了关于上海近80年来各个气候要素的历史资料,包含气温、降水等,非常详细且完整,甚至包括每天的气温、风向和风速都是什么时间达到什么值。 其实这是国家气象中心推出的“百年气象大数据”,其中包含了我国700多个气象台站千年以来的气象纪录,是从事气象研究学者的福利!
在网站上还能够找到更多的资源。 例如中国气象学会每年都会出版《气象科学与科学技术文献》,里面收录了各行各业关于气象的研究文章,如果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是否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帮助,直接去知网下载即可。 还有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科技进展》,这里同样收集了一大批的气象行业科研论文,对从事气象相关工作的朋友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 在百度里输入“气象文献资料”也能找到很多相关的论文网站,在此就不一一展示了。 最后我想说,无论在过去还是在未来,天气预报都更像是一门预测的艺术而不是科学。
因为人类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将要发生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经验、优化算法,让未来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