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天气分几种?

荀雅卿荀雅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我国对大气状态的划分采用“天气图”的形式,在水平方向上把大气状态从坏到好分为5个等级(差—较差—一般—较好—好),每个等级再用3个颜色代码表示(深灰—中灰—浅灰;黑—蓝—绿),这样就构成了一个25色的天气图表,称为天气图色标。 下图是北京地区某日在不同高度上空气的温度、湿度和绝热压的分布情况,这种高度上的分布又称为等值线。 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度和湿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还可以看到在3.7公里(12600英尺)的高度上有两个高温中心,一个是位于北京西部的太行山区,另一个是在北京东南部的燕山山脉,这两个高温中心就是形成北京雾霾的重要源地。

为了观察方便,通常把直接反映大气状态的数量概念用图形表示出来,这就是气压和风速的等值线,称为物理量等值线。 在上面那个天气图的底部,有一排数字,它们分别代表12个经度上(每个经度5个点)的海拔高度上的气压数值(从西向东,经度越小,气压越大)。

把这些数值联起来就组成了这条完整的气压等值线。 把风速相同的点连一起,就得到了一条风速等值线。如果风向相同而且相对运动的方向一致,则这些点的风向用箭头连接起来,就得到了风向等值线。 根据这些等值线的形状和分布,就可以进一步判断大气的状态和水汽含量,进而预测气象灾情的危害程度。 当然,影响大气状况的因素还有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等,不过,这些都是通过影响大气热力过程来改变大气的状态,进而通过大气运动影响到地面的。

益璐明益璐明优质答主

人类生活经历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天气预报便是在工业文明的土壤上诞生。现代天气预报包括卫星云图、台风预报、暴雨和雷电预报等,其基本原理仍然是外推法,只不过使用的手段更为先进罢了。

在气象科学发展以前,天气变化主要靠人的经验来判断,许多谚语和民间俗语就是经验的产物。这些谚语产生于农业文明时期,它们适用于某一地区,在现代天气预报还不大普及的地区仍然起作用。这种谚语性的天气预报,可以称作第一代天气预报。

根据气象资料,经过计算做出的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的第二代。它在工业文明时期应运而生,主要分为短期预报和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准确率比较高,现在可达80%以上。中期预报仍是一个难题。所谓中期,一般指4至7天,现在有人主张将中期延伸到10天。中期预报的实质是天气预报向时间更长的领域进军,它与长期天气预报有联系也有区别。长期天气预报一般时限为两个月至一个季度。虽然它的实效性不如短期的大,但它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例如,人们掌握冬季(11月至来年3月)的长期天气预报,就知道这个冬季暖不暖,有没有出现暖冬的可能。这样,供暖部门就可以决定是按常规计划供暖,还是缩小供暖时间和数量。又如农业如果知道秋季降水状况,就可以决定种植什么样的作物品种。

气象科学的发展正在推动天气预报向第三代进军,这就是气候预报。气候与天气不同。天气指短时间的,小范围的温度、风等状况;气候指长时间,大范围的温度、风等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一年之中冬冷夏热是常态;天气则变化多端,一个地区前天晴,昨天雨,今天雾都是可能的。短期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相距甚远,但长期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则有些“血缘”关系,它们都是预测较长时期的温度和降水。气候研究涉及月、季、年的平均温度和水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