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轨道多宽?
这个问题,我2019年做过详细的解答,现在重新整理下,供题主和各位知友参考。 首先明确一点,不同国家的地铁轨距标准不统一,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国内地铁普遍采用600mm(6m)和750mm(7.5m)两种轨距,是因为在八十年代建地铁时,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联搞了一个超高速列车,美国人也跟进,中国处于二者之间,于是采用了中间值750mm)、经济能力和技术条件(当时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又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同时我国铁路主要承载货运,客运量远不如今天这样充足,因此考虑到成本没有采用高标准轨距)的影响;而国外则差别很大,日本新干线是标准的1435mm(4.68米),欧洲的地铁一般是1400mm(4.66米)或1520mm(4.99米),而美国的纽约等大城市采用的则是1067mm(3.50米)的标准钢轨!
说到轨距,确实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因为不同的铁路系统采用了不同的轨距: 除了上述以外,还有前苏联和俄罗斯使用的窄轨铁(750/760mm)以及比利时及瑞士少数地区使用的矮轨(762mm)。当然,这些都是用于普通铁路的轨距标准,而不是指的地铁。不过这也反映了地铁发展史的一个特点——即不同国家借鉴了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建设模式并配套了相应的轨距标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我国地铁大多采用750mm的轨距,但是这不代表着这种轨距适合所有城市。实际上,上海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建成开通之时,由于当时的规划是从黄浦江边的南苏州路(中兴路)至北苏州路的静安寺地段,故此线路将沿线的闸北公园站和中山北路站设在了道路一侧,结果却是两头难进,运营后不久就发现了问题-车辆进出不便,导致故障率较高。后来通过延长线路和更改车站位置(改为路中央的地下车站)才解决了这一矛盾。 所以,是不是要修地铁,先期首先要考虑好轨距标准这个大事儿-是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还是建设中运量的有轨电车或者低运量的自动导引车(AGV)系统。这一点决定了今后高铁、普铁、公路和航空等诸多交通方式的接驳协调。如果考虑不够周全,造成后期建设中的重复劳动那就悔之晚矣。